【核心提示】山西省永和县东征村是一方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也是位于吕梁山的深度贫困村。记者近日在东征村调研发现,这个贫困村靠着党员带头“试水”扶贫产业,贫困户跟进的方法,实现稳妥脱贫。
山西省永和县东征村是一方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也是位于吕梁山的深度贫困村。记者近日在东征村调研发现,这个贫困村靠着党员带头“试水”扶贫产业,贫困户跟进的方法,实现稳妥脱贫。
东征村原名上退干村,1936年5月,毛主席率领红军东征挥师西渡时曾在此居住。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1971年,上退干村更名为东征村。这是一片红色热土,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的境地,全村808口人有260口属贫困人口。
随着永和县“文化引领,旅游兴县”的战略逐步落实,2016年9月,过去村里3米宽的土路变成了7米宽的柏油路,随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也落户东征村,重点实施了村道绿化、沿街美景、景观墙亮化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随着村容村貌的改变,依托红色圣地的独特资源,政府决定支持当地村民改造窑洞搞农家乐。然而怎么搞?能不能赚钱?让村民心里打鼓。
政府花大力气支持的好项目,眼瞅着没人出手,村两委商量后决定,党员先试。2016年初,村里决定,7户党员先行先试。改造完没几个月,农家乐已经见到收入了,之后就有20多户村民跟进。到目前全村改造完成的农家乐有60多户。
61岁的老党员刘成生成了最早一批改造窑洞的农户,“两孔窑洞都是砖墙砖门,要改造基本就是拆了重来,虽说政府出大头,可自己也得投入1万来块钱,能不能赚钱得试过才知道。”
刘成生算了一笔账,除去投入,两年下来他的两孔窑洞已经收入1万多元。后改造的农户虽说还没见着“回头钱”,可窑洞改造更上档次,靠着红色东征这块宝地,收入绝对少不了。
产业好不好,试过才知道。东征村发扬革命传统,逐渐形成了党员干部先“试水”,群众再跟进的氛围,上马的都是经过验证的好产业,群众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香包是第一书记慕建伟经过多方调研后确定值得一试的产业,可村里人不买账。“村里头家家户户会做的香包,怎就能卖钱?还不如种玉米实在。”好好的产业没人干,党员动员家属带头搞,要是能搞好,其他贫困户再加入。目前东征村的香包产业产值已经超过30万元,每天固定有30个农妇工作。
老区人民认死理,都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犟。全村种了451亩果树,收成一直上不去,果树光长枝干不结果子,村民数落这些果树是“公”的。2015年初,省农科院果树专家专门下到田间指导村民,要求村民对果树进行减密间伐管理,但是村民没有听从建议。
28岁的年轻党员刘晓辉站出来把专家请到自家的果园。4亩果树该砍的砍、该剪的剪,刘晓辉看着也心疼,可还是咬着牙没说一句话。今年永和县全县果树受灾,唯独刘晓辉的果树挂果率超过40%,村民这才信服。
现在东征村的451亩苹果树全部由省农科院果树专家管理,3年挂果后再交给村民,高质量的田间管理将支撑苹果种植成为东征村的又一项致富产业。
村主任冯建民看了看村集体的账本,2016年账上只有2万元,已经让村干部们乐得合不拢嘴了,2017年集体收入已经超过了20万元,“照这么涨下去,脱贫可就在眼跟前啊。”
村民们都说,以前村里来个卖货郎,就给孩子买点东西新鲜新鲜,现在村民腰杆直了,你来卖啥我就买啥。(记者 王劲玉 孙亮全)
原标题:(吕梁山脱贫印象)东征村脱贫:党员先带头 群众再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