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产业集群 浮山产业扶贫效应逐步显现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临汾新闻

记者在浮山县北王乡秀村了解阿胶驴产业发展情况

记者在尧头村“双百亩”桃王九九集体经济示范园采访

【核心提示】省级贫困县浮山县位于临汾市东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山岭起伏,峰峦相接,驱车于此,很难看到整块连片的平地,放眼望去都是丘陵山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条状梯田。5月16日,记者前往该县采访当地产业扶贫情况。

据该县农委副主任李银成介绍,2014年,该县确定了7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943户,31936人。四年来,该县采取了强有力的脱贫攻坚举措,41个贫困村相继摆脱贫困。但截至2017年年底,该县尚有贫困村37个,贫困户1645户,贫困人口4195人。

省级贫困县浮山县位于临汾市东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山岭起伏,峰峦相接,驱车于此,很难看到整块连片的平地,放眼望去都是丘陵山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条状梯田。5月16日,记者前往该县采访当地产业扶贫情况。

据该县农委副主任李银成介绍,2014年,该县确定了7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943户,31936人。四年来,该县采取了强有力的脱贫攻坚举措,41个贫困村相继摆脱贫困。但截至2017年年底,该县尚有贫困村37个,贫困户1645户,贫困人口4195人。

“玉米、小麦、杂粮,苹果、核桃、瓜菜……小而全,什么都有,什么都没有规模。”是浮山县过去以及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今年,该县提出了“山上牛羊猪,山下瓜果蔬”的产业发展思路,78个贫困村也重新修订了“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方案。浮山县委书记史全喜,在今年县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扩大规模上做文章,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浮山县就已经开始着手优化产业布局,并按照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标准化生产的思路,全力培育打造牛羊猪、瓜果菜、杂粮及中药材产业集群。

调优产业结构开辟增效增收新路径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我们这些五六十岁的人在城里找工作比较难,自从村里有了温室大棚,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浮山县张庄乡陈庄村村民盖亚奇满脸欢喜地向记者介绍起“印象田园”生态农业项目带给他的实惠。

“印象田园”是浮山县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一个集设施农业、园林观赏、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距离县城仅3公里。该项目从2010年开始实施,目前园区设施农业项目已建成日光温室403座,春秋大棚300余座。在园区的带动下,近年来该县设施播种面积达到2万亩,全年蔬菜总产量达到18.68万吨,总产值超4亿元。

在“印象田园”生态农业园区内,陈庄村有机西红柿种植户高相杰告诉记者,近几年,他们种植的秋延后西红柿发往超市的价格基本都在12块钱每公斤,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陈庄村是典型的农业村,过去村民种植的作物主要是玉米,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一亩地也就收入八九百元。被纳入“印象田园”生态农业项目后,该村建起了日光节能温室,老百姓通过种植黄瓜、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每个大棚每年就能收入4万元。

陈庄村是该县依托园区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而尧头村作为该县基础欠账较多的贫困村的代表,今年在产业布局上也进行了大力的调整。

该村多年来一直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今年,该村从贫困户那里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了209.79亩土地,建起“双百亩”桃王九九集体经济示范园。

“这片桃园挂果后,亩产至少可达4000斤,按近几年每斤2元的地头价来算,亩产值可达8000元。保守一点,按6000元计算,刨除成本3000元,每亩纯利润还有3000元。”该村第一书记段小静掰着手指精打细算起来,“在利益分配上,村集体留10%的风险金,用于防灾或扩大再生产,刨去500元土地流转费,剩下2200元,集体和农户按四六分成。”

“到盛果期,疏花疏果、套袋、打药、采摘等,常年需要劳力,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大的村民、妇女等弱劳力,不离土,不离乡,在家门口打工,一天还能赚到50元。”村党支部书记尹海龙对未来产业发展早有规划,“桃园发展起来后,可以适时举办桃花节、采摘节、农家乐、休闲农业等,或者延伸产业链,加工桃果罐头等,实现贫困村脱贫摘帽和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培育带动主体挖掘强农富农新潜力

种植西红柿,是近年来浮山县着力培育的一项蔬菜产业,为了能让贫困户实现持续长效增收,该县于2016年11月,助力当地农产品加工优势企业——浮山县玉杰农牧集团,成立了浮山县神农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从事西红柿精深加工,并创立“玉杰”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集“选优种-集约化育苗-栽植-收购-加工-灌装-彩印”于一体的一条龙农产品加工体系。

去年,该公司建立发展了2000亩的西红柿种植基地,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带动该县7个乡镇,431户,1500余口人 (贫困户258户,925口人),年收入820万元,年人均增收5453元,实现了公司盈利与农户脱贫致富的双丰收。

成立于2013年5月的浮山县古桓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今年该县重点扶持的优势龙头企业。该公司位于张庄乡梁村,现拥有39栋现代化高标准猪舍,其种猪全部来自具有全国领先地位的北京养猪育种中心。

“我们每年按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为养殖合作社和农户提供能繁母猪和仔猪,同时免费提供防疫药品和养殖管理技术,进行标准化育肥,育成后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据公司负责人王铖介绍,目前他们已与215户贫困户签订了代养合同,由银行给每户贫困户贷款5万元,政府进行贴息,公司进行代养,贫困户每年户均可增收3000元,仅此一项,将带动当地750余口人脱贫。

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该公司已经开始建设年出栏商品猪3万头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

拿出“真金白银”助力特色产业强根基

为了真正建立起 “一村一品一主体”,实现贫困群众的长效脱贫,浮山县在去年底和今年初相继出台了养殖、种植奖励办法,给贫困户吃下了“定心丸”。

北王乡秀村是浮山县的一个贫困村,现有贫困户38户109人。原本在外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本村能人李向东,2008年,就转型回村成立了临汾泽坤园养殖有限公司。去年在政策的感召下,李向东开辟荒沟,新建厂房3000平方米,带领村民发展起阿胶驴养殖产业。该县出台的养殖奖励办法中规定,贫困户存栏驴100公斤以上一头及以上者,每户补助3000元。2017年,乘着政策的东风,李向东垫资从山东荷泽引进阿胶驴100头,与该村28户贫困户签订了代养协议,每年每户可分得红利3000余元。平时,贫困户优先在养殖场打工,一个月还能收入1800元。

记者注意到,为提高养殖的积极性,促进养殖产业上规模,奖励办法中还针对带动能力强的养殖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台了补贴措施,规定企业每带动一户贫困户且年收益平均达到3000元的,就补助1000元,带动达到50户的,还额外奖励15万元。该项政策一经实施,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发展养殖的积极性。“今年,我们准备把养殖规模扩大到300头。”李向东胸有成竹地说。

“除了肉驴养殖,奖励办法同样适用于发展牛羊猪鸡养殖的建挡立卡贫困户。”李银成对记者说,目前,该县所有的养殖补贴款已全部发放到了贫困户手中。

继去年出台养殖奖励办法后,该县今年又在种植产业上发力,出台了“一揽子”优惠政策。

米家垣乡一直有种植小米的优良传统,种植的小米色泽金黄,口感鲜香,在古代就被封为“神山贡米”。

“一说起沁州黄大家都知道,但其实我们的浮山小米品质一点不输它。”李银成说,“今年县里以米家垣为核心区计划发展3万亩的绿色谷子基地。为了带动贫困地区脱贫,县里专门出台优惠政策,规定贫困户每种植一亩,就给予600元的补贴。如此一来,贫困户既通过种植增了收,全县特色产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眼下,浮山县正在按照“减玉米、增杂粮、扩果蔬、上畜牧”的调产思路,进一步聚焦核心品种和优势产区,在设施农业、杂粮、中药材、畜牧产业上持续发力,推进“四大增收”工程,全力打造产业集群。随着78个“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方案的落地,该县产业扶贫的效应将逐步得到显现。(记者曹鑫 通讯员卫琦 高生芳)

原标题:浮山:打造产业集群 助力脱贫攻坚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黄河网事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