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翼城讯(董文达 刘伟 李自强)晋源传雅韵,琴台聚知音。4月20日下午,翼城县举行2018年全域旅游系列主题活动之《戏曲传统资源的创造性转换》座谈会。
翼城县委书记杨春权,临汾市妇联副主席杨清凤,县委副书记解湧,县政协主席李伦,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亮,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兴智,副县长杨文明及二十余家新闻单位和戏曲爱好者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谨,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戏曲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车文明,中山大学古代戏曲研究室主任、戏剧与民俗专家康保成,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所长祁爱斌,山西考古研究所专家田建文,翼城县博物馆副馆长、临汾市政协文史研究员、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翟铭泰,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院长延保全,中国海洋大学文化专业系副教授张立波等8位专家学者做了主旨发言。
翼城县委书记杨春权致辞
晋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祥地,堪称中国戏曲的摇篮。位于晋南一隅的翼城,原为古唐国,后周成王剪桐封弟,唐叔虞在此建都,其子燮父又改唐为晋,在南梁镇故城村建都,实为晋国之源头。在此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晋国的先民在这块热土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戏曲作为古人娱乐身心乃至表达信仰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作为古代长期承载教育功能的重要平台,在翼城一直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经久不衰。仅从目前全县保留下来的古戏台来看,除了全国现存元代最大的戏台——乔泽庙舞楼,翼城还有曹公四圣宫、樊店关帝庙、中贺水泰岱庙的戏台,其保存之完好、研究价值之高,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从中可以想象当年翼城戏曲表演的盛况,也可以看出翼城人民对于戏曲的热爱和独特情怀。
在传统剧目上,翼城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剧种——翼城琴书,有目前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剧目并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戏祖”的——目连戏,还有秉承汉代“百戏”流传至今的杂技表演老虎上山、竹马戏、耍火叉等民间艺术。
千百年来,看戏、听戏、唱戏、传承戏,已融入翼城百姓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构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风景线。翼城琴书发展为琴剧后远赴河北、河南、陕西、内蒙等地演出,很受当地百姓喜爱。特别是上个世纪末编创的弘扬孝道文化的琴剧《家风》,在晋陕豫三省连演上千场,场场爆满,在全省乃至全国县级剧团中实为罕见,先后受到山西省文化厅和国家文化部的表彰。
近年来,翼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工作,积极扶持翼城传统戏曲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对留存至今的武池乔泽庙舞楼、曹公四圣宫舞楼、樊店关帝庙舞楼和中贺水泰岱庙舞楼等古代戏台进行了全面修缮,对失传的目连戏实施抢救性挖掘,鼓励广大戏曲文艺工作者编创、演出优秀的剧目,正在集全县之力,让翼城这个有戏的地方“好戏连台”。
杨春权代表32万翼城人民,向参加活动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戏曲表演艺术家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说,在这惠风和畅、春光旖旎的美好日子里,有幸邀请到各位欢聚在翼城这块古老而充满活力的热土上,举办翼城县“翔滦古会·走进大戏台”戏曲论坛。这是翼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也是全省、乃至全国戏曲界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
杨春权说,翼城这座城市,拥有传承千年的戏曲传统,翼城的人民,有着流淌在血液里的戏曲基因,翼城,是一个有戏的地方。在高新科技和互联网传播的强烈冲击下,其古老的戏台表演形式正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面临着艰难的艺术转型。
此次论坛以“戏曲传统资源的创造性转换”为主题,就是想汇聚大家的聪颖智慧,就传统戏曲资源如何与新时代戏曲艺术的融合与创新进行研讨切磋,从而推动传统戏曲文化与时代精神、与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相结合,努力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戏曲剧目,重现戏曲的生机与活力。
杨春权表示,当前,正值翼城县举办“翔滦古会”文化旅游节,不仅风光旖旎,气候宜人,而且各类文艺活动竞相举办,各种文创产品纷纷亮相。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展戏曲文化的交流,与会专家一定能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在相互启迪中开拓视野,增进共识;也一定会高论迭出、精彩纷呈,取得丰硕的研讨成果,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让戏曲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傅谨主持座谈会,他就这次座谈会的主题、意义和作用,做了精彩发言。随后车文明、康保成等七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戏曲文物与戏曲史的构建”“用现代意识重塑民族魂”“活态与固态戏曲资源的传承和转化”“古地古史说翼城”“浅谈翼城地方戏曲史及其地位”“翼城现存古戏台及其价值”“传统文化资源转换中特色与普适的关系”等方面就中华戏曲文明的辉煌、中国城镇发展过程中戏曲遇到的困惑、戏曲振兴的出路做了深入的探讨,专家学者们的发言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
傅谨对本次座谈会做了精彩点评,特别是他的关于“翼城的文化沉淀与当代转换”总结发言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赞赏。大家一致认为,傅谨的讲话指出了翼城戏曲文化发展的方向,很有指导意义。